# 前端监控和前端埋点

[转载自掘金]( https://juejin.im/post/6844903844174888973 )

前端监控和前端埋点,一个是目的,一个是实现方式,做前端埋点,是为了做前端监控,那为什么要做前端监控呢?

前端监控的目的是:

获取用户行为以及跟踪产品在用户端的使用情况,并以监控数据为基础,指明产品优化的方向。

# 前端监控

前端监控可以分为三类:数据监控、性能监控和异常监控。

# 数据监控

数据监控,就是监听用户的行为,常见的监控项有:

  • PV/UV:PV(page view):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;UV:指访问某个站点或点击某条新闻的不同 IP 地址的人数
  • 用户在每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
  • 用户通过什么入口来访问该网页
  • 用户在相应的页面中触发的行为

统计这些数据是有意义的,比如我们知道了用户来源的渠道,可以促进产品的推广,知道用户在每一个页面停留的时间,可以针对停留较长的页面,增加广告推送等等。

# 性能监控

性能监控指的是监听前端的性能,主要包括监听网页或者说产品在用户端的体验。常见的性能监控项包括:

  • 不同用户,不同机型和不同系统下的首屏加载时间
  • 白屏时间
  • http 等请求的响应时间
  • 静态资源整体下载时间
  • 页面渲染时间
  • 页面交互动画完成时间

这些性能监控的结果,可以展示前端性能的好坏,根据性能监测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的去优化前端性能,比如兼容低版本浏览器的动画效果,加快首屏加载等等。

# 异常监控

由于产品的前端代码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发生异常,因此需要引入异常监控。及时的上报异常情况,可以避免线上故障的发上。虽然大部分异常可以通过 try catch 的方式捕获,但是比如内存泄漏以及其他偶现的异常难以捕获。常见的需要监控的异常包括:

  • Javascript 的异常监控
  • 样式丢失的异常监控

# 前端埋点

我们说完了前端监控的三个分类,现在就来聊聊怎么实现前端监控。实现前端监控,第一步肯定是将我们要监控的事项(数据)给收集起来,再提交给后台,最后进行数据分析。数据收集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做前端监控的质量,因为我们会以此为基础,为产品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。

收集监控数据我们是通过前端埋点来实现的,目前常见的前端埋点方法有三种:手动埋点、可视化埋点和无埋点。

# 手动埋点

手动埋点,也叫代码埋点,即纯手动写代码,调用埋点 SDK 的函数,在需要埋点的业务逻辑功能位置调用接口,上报埋点数据,像友盟 (opens new window)百度统计 (opens new window)等第三方数据统计服务商大都采用这种方案。

手动埋点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设置自定义属性、自定义事件;所以当你需要深入下钻,并精细化自定义分析时,比较适合使用手动埋点。

手动埋点的缺陷就是,项目工程量大,需要埋点的位置太多,而且需要产品开发运营之间相互反复沟通,容易出现手动差错,如果错误,重新埋点的成本也很高。这会导致整个数据收集周期变的很长,收集成本变的很高,而且效率很低。因为手动埋点需要开发人员完成,所以每次有埋点更新,或者漏埋点,都需要重新走上线发布流程,更新成本也高,对线上系统稳定性也有一定危害。

# 可视化埋点

通过可视化交互的手段,代替上述的代码埋点。将业务代码和埋点代码分离,提供一个可视化交互的页面,输入为业务代码,通过这个可视化系统,可以在业务代码中自定义的增加埋点事件等等,最后输出的代码耦合了业务代码和埋点代码。缺点就是可以埋点的控件有限,不能手动定制。

可视化埋点听起来比较高大上,实际上跟代码埋点还是区别不大。也就是用一个系统来实现手动插入代码埋点的过程。比如国外比较早做可视化的是 Mixpanel (opens new window),国内较早支持可视化埋点的有TalkingData (opens new window)诸葛 IO (opens new window),2017年腾讯的 MTA (opens new window) 也宣布支持可视化埋点;相比于手动埋点更新困难,埋点成本高的问题,可视化埋点优化了移动运营中数据采集的流程,能够支持产品运营随时调整埋点,无需再走发版流程,直接把配置结果推入到前端,数据采集流程更简化,也更方便产品的迭代。

可视化埋点中多数基于Xpath的方案,XPath 是一门在 XML 文档中查找信息的语言,XPath 可用来在 XML 文档中对元素和属性进行遍历。

# 无埋点

无埋点则是前端自动采集全部事件,上报埋点数据,由后端来过滤和计算出有用的数据。优点是前端只要一次加载埋点脚本,缺点是流量和采集的数据过于庞大,服务器性能压力山大。

采用无埋点技术的有主流的 GrowingIO (opens new window)神策 (opens new window)

# 总结

在不同场景下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埋点方案。例如对于简单的用户行为类事件,可以使用全埋点解决;而对于需要携带大量运行时才可获知的业务字段的埋点需求,就需要声明式埋点来解决。

# 代码实例

说完了理论的东西,我们来看点常见的核心代码实现。

# 收集用户信息

通过浏览器内置的 JavaScript 对象,我们就可以收集当前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,我们将收集好的数据通过 Image 对象实例的 src 属性指向后端脚本并携带参数,就可以将我们收集的数据传给后端,之所以用 Image 对象而不是 ajax,是为了避免跨域的问题。

(function () {
    let params = {};
    // document
    if (document) {
        params.domain = document.domain || ''; // 域名
        params.url = document.URL || ''; // 当前 URL 地址
        params.title = document.title || ''; // 当前页面标题
        params.referrer = document.referrer || ''; // 上一个访问页面 URL 地址
    }
    // window
    if(window && window.screen) {
        params.sh = window.screen.height || 0; // 屏幕高度
        params.sw = window.screen.width || 0; // 屏幕宽度
        params.cd = window.screen.colorDepth || 0; // 屏幕颜色深度
    }
    // navigator
    if(navigator) {
        params.lang = navigator.language || ''; // 语言
    }
    // 拼接参数
    let args = '';
    for(let i in params) {
        if(args !== '') {
            args += '&';
        }
        args += `${i}=${params[i]}`
    }
    // 通过伪装成 Image 对象,传递给后端
    let img = new Image(1, 1);
    let src = `http://www.funlee.cn/api/test.jpg?args=${encodeURIComponent(args)}`;
    img.src = src;
})()
复制代码

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,利用 JavaScript 的内置 API,还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。

# 通过 script 标签引入埋点代码

<script>
(function() {
    let hm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script");
    hm.type = "text/javascript";
    hm.async = true;
    hm.src = "http://www.funlee.cn/testAnalyze.js";
    let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
   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hm, s);
})();
</script>

复制代码

# 获取 web 各阶段响应时间

为了准确获取我们的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特性,我们就得知道该应用程序在各个阶段的响应时间,比如:DNS 解析时间、TCP 建立连接时间、首页白屏时间、DOM 渲染完成时间、页面 load 时间等。好在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 Performance (opens new window) 接口获取相关信息来计算得出。

let timing = performance.timing,
    start = timing.navigationStart,
    dnsTime = 0,
    tcpTime = 0,
    firstPaintTime = 0,
    domRenderTime = 0,
    loadTime = 0;

dnsTime = timing.domainLookupEnd - timing.domainLookupStart;
tcpTime = timing.connectEnd - timing.connectStart;
firstPaintTime = timing.responseStart - start;
domRenderTime = timing.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- start;
loadTime = timing.loadEventEnd - start;

console.log('DNS解析时间:', dnsTime, 
            '\nTCP建立时间:', tcpTime, 
            '\n首屏时间:', firstPaintTime,
            '\ndom渲染完成时间:', domRenderTime, 
            '\n页面onload时间:', loadTime);
复制代码

# CSS 埋点

没错,CSS 也能做埋点,这个算是一个小技巧,当然,CSS 埋点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件埋点,收集复杂的数据还是得用 JS,但 CSS 埋点有个优点就是,无法被禁用。

完整实例请戳:CSS埋点 (opens new window)

核心代码如下:

<style>
.link:active::after{
    color: red;
    content: url("http://192.168.1.110:3000/someapi?params=someInfo");
}
</style>
<a class="link btn">点击访问</a>
最后更新时间: 2/21/2022, 3:29:09 PM